- 在线时间
- 1276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6-21
- 私房钱
- 30381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40016
- 帖子
- 5273
- 精华
- 1
- UID
- 7929879
 
- 私房钱
- 30381
- 宝宝生日
- 2012-08-13
- 积分
- 40016
- UID
- 7929879
|

下面的内容是我在妈妈圈看到的一片帖子 我复制的
一、家长的“送礼”心态
话题拉回来,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争先恐后地送礼为哪般?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每逢教师节、妇女节、尤其是春节,家长们一张张银行卡、一份份礼物、甚至一沓沓人民币接踵而来。照顾和教育孩子是老师的天职,天给的职责啊!!!老师对孩子好是应该的,为什么家长送礼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新入学的宝宝有种种不适应,家长担心孩子受委屈,想让老师多照顾。
2、家长看过幼师虐待孩子的新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二等公民”。
3、人们相信“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认为钱能约束住老师,让老师对孩子好点。
4、完全是无理由的心理波动,总觉得钱送不到,就跟老师隔层纱;钱送到了,心理就踏实了。
5、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较为特殊(比如:身体虚弱、年龄偏小、淘气等),觉得老师对孩子更费心。
6、完全跟风,别人送,我也送。不需要理由。
7、觉得老师真的很好,想以送礼的方式表示感谢。
8、家长想提出格外的要求,先把礼送到,再跟老师说比较硬气。(比如:户外活动时给孩子加件衣服、睡觉时多关注是否尿床等等)
9、家长的生活中充斥了“送礼文化”,接触的都是“请客”“吃饭”“送礼”那一套。觉得送礼是应该的、必须的。
10、对老师有误会、有成见,跟园所有隔阂,希望破财消灾。
11、想和老师拉近关系,觉得礼尚往来是最好的往来方式。
别怪我口冷,我直话直说。家长送礼的心态我几乎总结全了,您送礼的原因、心情,是否也在其中呢?说一千道一万,就一句话:想让老师对咱娃好。爱护孩子是正常的,但通过送礼来换孩子的平安就不正常了。不是您不正常,是这种社会规则不正常。家长的心尖宝贝离开了父母的怀抱,进入到一个新集体,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陌生的一切,对于宝宝是未知的,对于家长更是不可预测的。您的种种担心我们都理解,但说到送礼,我明确地告诉各位:没必要!
二、老师眼中的“礼”有多重
刚工作时,老教师说幼教是个“良心活”,家长早上把孩子送来,跟着咱们这一整天,老师是否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家长,这一天是撒手不管还是活动丰富?是体罚虐待还是亲近关爱……只有天知地知。所以说这行是“良心活”。人都长了心脏,但不一定长了良心,今天我摸着自己的良心在这里说:从工作开始,我们对于“送礼事件”只有烦恼,没有好感。我们聊天时不约而同地说:理想的工作状态就是:家长别送礼,我们不收礼,我安安分分工作,您安安分分配合,大家一身轻松,谁都不欠谁。
有人说:“谁跟钱有仇啊!有礼不收的是傻子。一个班30个孩子,一人一张卡,你们这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有了。”我*!我当时都想抽他。是的没错,没人跟钱有仇,人都希望财源广进。但不是所有利益都是可以沾的,有时候收礼等于收灾祸。到头来可不是一倍两倍的金钱可以弥补的。
小班开学,家长就把卡送来了,说“我们为了感谢老师。”老师连您孩子的面都没见过,这“感谢”二字何从提起呢?这样的礼,换做你敢收吗?有的孩子对班上同伴拳打脚踢,经常出事故,家长还护犊子,希望老师护着点孩子,这样无理的家长把礼送到你眼前你敢收吗?
且不提这些特殊事件,单说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目前多数国办园每个班三个老师,三十多名孩子,每天的活动几乎都是集体行为:一起游戏、一起做操等等,幼儿肢体协调程度尚未完善,动作的控制力较弱,集体活动中我们尽量避免但难以完全避免磕碰伤的发生。往往老师看到了、说到了、关注到了,但孩子走得好好的突然平地摔跤,摔折了胳膊,这样的事例时有发生。如果家长以前送过礼,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我花钱了!你们幼儿园就得给我看好孩子,万一出了事,家长的心理就不平衡,事实上,孩子是活人,是好动的。30多个大人在一个屋里走动都难免磕磕碰碰,更何况孩子。 我们尽百分之八百的力看好孩子,但没人能确保所有孩子在幼儿园这三年一点小伤都不出。各位想想呢?如果是您,所有家长的礼,您想要吗?
当然,家长送礼的目的也不都是恶意,多数家长出于对老师的劳烦、感谢希望表示心意,也有的怀揣着担心和不安,只能用最大众的方式——送礼来安慰自己。其实,家长也都不容易,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70、80后,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现在孩子上个幼儿园很贵,家长的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血汗钱,要花也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不了解我们的人不知道,我们每天的工作量极大,事务繁多而琐碎,不光坐在屋里看孩子,制作玩具、汇总问卷、发送通知、布置环境、排练节目……都是我们的活,常常一人分作N人用,工作中只有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是不可能厚此薄彼的,说句最到家的话:送礼要是多了老师都记不住谁送谁没送了,哪还会分清对哪个孩子好对哪个孩子差呢,一视同仁多轻松。
以前有个家长在我们累得回家不吃饭倒头大睡,走路都困难的时候,天天打电话来要请我们去高级饭店吃饭。我们都要哭了……我佩服一个家长说过的话:都送了等于都没送。其实您送与不送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的对待孩子,有的老师也是做妈妈的,能体会做家长的心情,有时觉得没送礼时怎么看老师怎么别扭,送完礼就觉得老师处处对孩子好了,其实一点变化都没有,只是一个自我的慰藉。
三、家长送礼老师拒绝,各有妙招层出不穷
以前听说过一个趣闻:教师节前夕,某学校家长聚集在一起,开了个群讨论如何成功将礼送到老师手里。与此同时,全校老师也开了个群,讨论如何抵御家长的送礼风潮。我听了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有这工夫老师多备好几节课了。您说您这不是耽误老师好好照顾孩子了吗?
家长送礼,可谓花样百出。我见过的有:把礼金和卡夹在书里放在班级图书架上;找百岁太爷来园跟老师死磕:您要是不收我这心脏可就要犯了;有的把礼金邮寄过来;还有的跟踪老师回家,上门“答谢”,简直是尾行啊……
社会滋生了家长的送,那老师肯定会绞尽脑汁拒绝,我们曾把礼金放回孩子书包让孩子背回家。也曾用同样的方式尾随家长,还回礼金……不能说太多了,否则家长都知道了我们就退不回去了。总之各有妙招,层出不穷。有的时段,打发送礼的事几乎占据了我们工作的大部分精力。
如果您真的有意感谢老师,您的心意可以换做感谢信,换做闲暇时间协助老师做班级工作,给班级帮忙,让老师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让老师更加顺利有序地完成工作回家歇着去,那样的话,老师对您比对送礼的家长要高看三分。
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有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家长:
一个男孩的妈妈,平时少言寡语,当孩子快毕业时,写了一封感谢信:我这三年没有给老师送过一分钱,但老师对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写了很多,我对这样的家长特别敬重。“没送礼的好,才是真的好。”这句话可以作为教师的座右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