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孕育宝典-孕妇课程实时更新2017年岛城妇(产)科大夫排行榜2017青岛生育保险津贴
青岛妇产医院建卡+告知单流程2017孕育宝典-中医调理大放送2017年孕妈搜院-青岛妇产医院搜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07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

私房钱
15606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5045 
UID
4001499 

青岛通

主题
发表于 2015-7-31 14:2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愿望,这就要求育龄妇女要积极做好孕前准备。在孕前调理好自己的身体,迎接宝宝的到来。今天青岛妇婴医院的专家们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孕前不能马虎的八项工作。

  1.最好停用化妆品


  很多化妆品和染发用品都是十分复杂的化学制剂,尤其是美白护肤品的不安全因素最高。有些化妆品还可能经皮肤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对卵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正常的怀孕。

  2.注意多运动

  女性若能在计划怀孕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适宜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与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女性体内激素的合理调配,确保受孕时女性体内激素的平衡与精子的顺利着床,避免怀孕早期发生流产。而且,可以促进准妈妈体内胎宝贝发育和日后宝贝身体的灵活程度,更可以减轻孕妈咪分娩时的难度和痛苦。

  3.测血铅


  孕妈咪铅超标很有可能会遗传给宝贝,造成宝贝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女性怀孕前处在铅污染较重的环境中,即使本人没有明显的铅中毒症状,将来也会对子**育产生明显影响。他们的神经行为发育、学习记忆能力、自发活动性、情绪及对环境适应能力都会降低。对宝贝来说,铅中毒的直接后果就是多动症,学习效率低、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都是典型症状,而且还会导致长不高、贫血等情况。

  4.夫妻双方都要慎重使用药物


  夫妻双方都要慎重使用药物,有受孕可能的女性,在用药时要考虑月经是否已过期。孕妈咪感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并准确告诉医生自己受孕的时间,以便选用对胎宝贝无害的药物。服药时一定要遵从医嘱,切不可擅自乱用。

  5.纤瘦女性怀孕前应先增肥


  研究人员经过对600名流产女性以及6000名怀孕超过3个月的女性进行观察,发现纤瘦的女性怀孕最初3个月,比正常女性流产率高出72%。为了孕育健康的宝贝,孕妈咪应该体格健壮,不能太过瘦弱。只有孕前就注意营养,加强锻炼,才使体内有丰富的贮存,妊娠后方能起到“营养库”的作用,保证胎宝贝的发育成长。

  6.孕前千万别忘看牙医


  孕期是牙病的高发期。孕妈咪体内的荷尔蒙发生改变,引起牙龈中微小血管丛扩张、扭曲甚至循环滞留,造成牙龈浮肿,牙龈对外来刺激敏感度增加;同时,体内激素的改变,还会促使某些致病菌增长,加重原本存在的牙周问题。所以,女性怀孕前要关注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并应于孕前6个月进行口腔科检查。

  7.准爸爸要戒烟戒酒


  为了孕育一个健康 Baby,准爸爸妈妈们需要戒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长期加班出差、无生活规律的OL而言,要一个健康的 Baby则更要让身体心理充分准备。在孕前准备中,准爸妈们有必要做一些基本的知识和预防。为了孕育健康 Baby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8.准妈妈补叶酸

  孕前三个月和怀孕后三个月。即以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时候为轴,前后三个月,共计6个月。强调怀孕前就要开始服用,目的是为使妇女体内的叶酸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胚胎早期就有一个较好的叶酸营养状态。据研究,妇女在服用叶酸后要经过4周的时间,体内叶酸缺乏的状态才能得以纠正。这样在怀孕早期胎儿神经管形成的敏感期中,足够的叶酸才能满足神经系统发育的需要,而且要在怀孕后的前三个月敏感期中坚持服用才能起到最好的预防效果。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孕前八项工作马虎不得的详细讲解,未准爸妈们一定要注意上面的8大事项,孕期一个健康的宝宝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注意!孕前八项工作马虎不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