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早教机构体验感受 好难选我给女儿看的图书推荐 每日一更蒙蒙的多彩暑假 之 料理课我和婆婆教育观念不一致 伤害宝宝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61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玛利娅•蒙特梭利早教世家 崂山中心/城阳中心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

私房钱
3958  
宝宝生日
2011-02-26 
积分
3920 
UID
8939555 

青岛通

主题
发表于 2012-11-24 09:3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锻炼孩子解决纠纷的能力
    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儿童(儿童食品)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坚强意志。因此,父母对于孩子间的纠纷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两个孩子发生争吵、纠纷,必然有一方吃亏。孩子吃了亏,有的家长是“惹不起,躲得起”,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家“闭门一统,划地为牢”,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形成内向、怯懦、孤僻性格。家长中更有“代儿骂、代儿打”的,自己孩子吃了亏,怒火中烧,“御驾亲征”,拉着孩子去“算账”,这样同样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养成依赖父母、不敢独立处事的心理,且有失风度,造成邻里关系紧张。可见,上述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孩子间发生纠纷,自己不会解决,家长该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孩子发生纠纷后,家长首先要冷静,镇定自己的情绪,不能皂白不分地说:“谁欺负你了,找他算账去”等等,使孩子造成“爸爸妈妈向着我”的感觉。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爸爸(爸爸食品)妈妈(妈妈食品)只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能给予诸如“是谁先动手打的”、“你没有动手,对吗?”等错误的诱导、暗示,而鼓励孩子讲真话,做个诚实的孩子。
    2、与孩子共同分析情况。爸爸妈妈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别的孩子无意识的行为,还是自己孩子不对;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孩子确实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在找到事情根源后,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应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态度,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指导孩子自己处理、解决纠纷,孩子间发生纠纷,爸爸妈妈应指导他们明辨是非、处理、解决。对于别的孩子无意造成的过失,应教育孩子持原谅对方的态度;孩子自己错了,则应启发、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倘若责任完全在对方,则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去和对方讲理,从而培养孩子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等良好品质。
    4、和对方父母交心。孩子间发生了纠纷,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彼此谅解,和和睦睦,易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
    5、不要约束孩子的交往。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交往、冲突、纠纷中获得经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私房钱
10054  
宝宝生日
2010-04-17 
积分
9862 
UID
7448390 
玛利娅•蒙特梭利早教世家 崂山中心/城阳中心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

私房钱
3958  
宝宝生日
2011-02-26 
积分
3920 
UID
8939555 

青岛通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私房钱
196  
宝宝生日
2006-01-02 
积分
202 
UID
8864602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锻炼孩子解决纠纷的能力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