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孕育宝典-孕妇课程实时更新2017年岛城妇(产)科大夫排行榜2017青岛生育保险津贴
青岛妇产医院建卡+告知单流程2017孕育宝典-中医调理大放送2017年孕妈搜院-青岛妇产医院搜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440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

私房钱
3275  
宝宝生日
2012-12-20 
积分
3410 
UID
8829171 

青岛通

主题
发表于 2015-10-28 15:0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好孕影像 于 2015-10-28 15:15 编辑

现在的新妈妈很多都是80末和90后的年轻女孩,刚刚成为妈妈根本就没有抱孩子的经验。我们在月子会所就碰见很多这样的情况,在月子期间有母婴护理人员替新妈妈照顾孩子,可是快要出月子的时候,她们就着急了,不知道回家怎么办,提醒孕妇可以孕期就开始了解一些婴儿护理的常识,以免孩子出生后不知道怎应对。
婴儿身体娇嫩,器官正在发育中,抱的姿势稍有不对,不仅让孩子不舒服,还有可能伤害宝宝。怎样正确抱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多抱孩子的好处 1、每天抱二小时
很多父母怕孩子养成习惯,所以除了喂奶等情况,尽量不抱孩子,可是,由此小儿会抬头晚、起坐迟。婴儿到了2个月时,每天累计应抱2个小时左右。 2、婴儿颈肌运动
抱起来时,想看东西的婴儿就要使用颈肌。婴儿被抱着时总是想立起身体,这样就可以锻炼背肌、胸肌和腹肌。婴儿高兴时还会活动双手,这样胳膊的肌肉也就得到了锻炼。 3、婴儿视力发育
老躺在床上的婴儿,其视力范围很小,不利于眼睛发育。常抱婴儿四处走动,不仅可以刺激婴儿的视力,也可以增加眼肌的活动,既刺激了视神经的发育,也可协调眼肌的活动。 二、正确抱宝宝的姿势 1、怀抱法:最常用的抱法。
即将宝宝的头部直接托起,放入肘窝处,这只手掌托住宝宝的外侧小屁股,另一只手掌托起内侧小屁股,将宝宝抱起即可。 2、坐抱法:坐的时候的抱法。
用一只手掌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掌托起宝宝的小腿部,将宝宝的小屁股放在双腿上,使宝宝与你面对面,上部身体与妈妈的腿部成一定角度,但不要太直立。 3、夹抱法:这种抱法用于洗头时。
用一手掌托起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掌托起宝宝的双腿;将宝宝夹在腋下,托住头部这只手的肘部,可夹住宝宝的小屁股(借助髋关节的力量),另一只手为宝宝洗头或做其他护理。 4、直抱法:吃奶后给宝宝排气。
双臂搂抱宝宝,一只手托起宝宝的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小屁股,使宝宝直立,趴在你的肩上,然后由托头的手轻拍宝宝的背部。 三、抱孩子四大注意事项 1、托住宝宝头部
要注意托着宝宝的头部,出生不久的宝宝,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还不成熟,也没有力量支撑起整个头部的重量。所以抱宝宝时,一定要托着他的头,以免伤到劲部。 2、勿竖着抱宝宝
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就会全部压要颈椎上。而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颈椎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头部,这样就会伤到宝宝的脊椎。 3、多与宝宝交流
在抱着宝宝时,要同他说话,并进行温柔的目光交流。这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4、宝宝紧贴左胸
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也更容易适应这种情境,从而使情绪平复下来。
四、宝宝多大才可以竖抱? 1、最少3个月以上
3个月以内的宝宝颈椎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很好支持自己头部,最好采取平躺的姿势。宝宝三个月时妈妈就可以采取竖抱的方式抱宝宝了。 2、三种竖抱的姿势:
孩子背部靠着大人腹部:大人一只手搂住孩子腹部,另一只手托着臀部,孩子头靠在大人的胸部;
孩子胸部靠着大人肩膀:大人一只手搂着孩子臀部,另一只手托着孩子的头部,孩子可以从大人的肩膀上面看周围;
孩子和大人两人面对面:大人两只手抱着孩子,方便孩子和大家交流。 注意事项: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千万脊柱畸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家的孩子抱对了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