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吉@qd 于 2015-8-26 15:13 编辑
立秋啦,立秋啦,炎热的夏季要say古德拜老! 送走了炎炎夏日,迎来了秋高气爽。 可是随着秋天的到来,也进入了秋季宝宝腹泻的高峰期。 每年9-12月份,多数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会面临“秋季腹泻”的肆意攻击。
“秋季腹泻”势凶猛于虎!超高发病率、起病急、强持久性、脱水、并发症、高死亡率…… 我们首先要辨清哪些腹泻是“秋季腹泻”,以便防患于未然,并及时针对性治疗。
秋季腹泻猛于虎,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
-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因多发于秋季而得名。
◆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抵抗力差,易感此病毒。
◆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前婴儿多见。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
◆起病急,烧38-39.5℃、咳嗽、流鼻涕“感冒”症状。
◆发病当日即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
◆24小时内腹泻,少则一天数次至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
导致小儿腹泻的众多原因
◆非感染性腹泻:消化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感染性腹泻:致病微生物入侵小儿体内导致。分为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
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
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菌有哪些吗?主要有以下几种:
-
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引起小儿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有3种,即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20世纪60-70年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几个菌种,如O111、O128及O55等相当猖獗,是当时导致腹泻流行的主要罪魁祸首。近十余年,小儿腹泻的发病人数显著减少,病情也大为减轻,这与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小儿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减少有密切关系。大肠杆菌肠炎主要特点是水样便。近年,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则有所增加,除散发病例外,还可在托幼机构发生流行,目前已成为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 空肠弯曲菌:这虽是近十余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菌,但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菌。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特点是,大便多带有粘液和鲜血,往往容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这种肠炎也可在托幼机构引发流行。经研究证实家饲猪、鸡的粪便中都存在这种细菌,这一点应引起家长注意。
-
病毒性腹泻: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小圆病毒及诺瓦克因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腹泻”。临床表现也以水便为主。
此外,应说明的是:①胃肠道以外的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也可并发腹泻,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②细菌性痢疾及鼠伤寒的主要症状也是腹泻,但这两种病属于传染病的范畴。
作为家长,遇有孩子发生腹泻时应心中有数,不要忘了上述可能性。
-
一是由粪到口,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
二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
-
-
及时补液
护理腹泻病儿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以随时喂水、米汤、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补液盐。
-
经常消毒
护理感染性腹泻病儿,应做好消毒隔离,食具、水杯、水瓶、奶瓶等要经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晒。护理病儿后的双手应反复清洗后,再做其它事情。
-
注意饮食
对于腹泻病儿的饮食原则是:调整饮食、继续进食。母乳喂养的继续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病儿可继续吃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鸡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细、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泻时变化食物品种或给不易消化食物。
-
做好臀部护理
做好臀部护理:病儿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开水冲洗肛门及周围,预防发生臀红及泌尿系感染。如已形成臀红,可涂鞣酸软膏或金霉素鱼肝油等 。
-
减轻腹痛
缓解肠痉挛,减轻腹痛:腹泻的病儿往往因肠痉挛引起腹痛,进行腹部保暖可以缓解肠痉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要盖好腹部,防止受凉;还可用热水袋热敷;喝些热饮料或用温手揉摸病儿腹部。
-
观察病情
应注意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病儿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多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应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
如果宝宝发生腹泻,可以这样处理:
1.发现就开始空腹四小时;
2.丁桂儿脐贴贴上;
3.取一个苹果,把苹果洗净,切块连苹果核也要放水里煮,煮个10到15分钟,把苹果汁凉到可以喝的温度倒在保温瓶里,让宝宝喝,苹果肉打成泥让宝宝吃,不要吃太多;
4.一个半小时后煮点小米粥,稠稠的那种,把上面的米油喂给宝宝喝;
5.如果泻的严重就把思密达1/3用水化开给宝宝喝了!
6.当天晚上宝宝会有低烧现象,不要怕,只要不超过38.5就不要用药,物理降温,热毛巾擦,勤换宝宝出汗而湿透的衣服;如此反复他不想吃就不要让他吃,孩子不吃说明还不舒服,不怕,饿一饿是让肠胃休息!一般第二天他就开始想要吃了,清淡点,奶化的稀一点,量少一点,慢慢就好了!孩子生病千万不要着急,耐心点,不然孩子看你手忙脚乱心里会害怕,没有安全感,多跟宝贝安慰宝宝会好的更快点!
-
忌服用强力止泻药
医生在给宝宝治疗的过程中,宝宝仍然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这是正常的现象。即使看见宝宝排出大量水样便,妈妈也不必过于担心,注意补水和电解质。宝宝腹泻时,千万不可自行或者要求医生使用强力止泻药让宝宝止泻,否则体内的毒素排不出来,反而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更大伤害。治疗过程还是应该以补水、补电解质为主,让宝宝一边排出“毒素”,一边补充盐分和水分,等待病情自然缓解便可。
忌轻易打点滴
打点滴对宝宝的伤害非常大,妈妈要谨慎选择,不要秋季腹泻的症状一出现就要求医生给宝宝打点滴。除非宝宝呕吐得非常厉害,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治疗后还是有进食后呕吐,不能完成口服补液,才建议给宝宝打点滴补充所需的盐分和水分。如果宝宝只是患有轻度或者中度腹泻,能够吃进东西的时候,妈妈就应该继续给宝宝服用口服补液盐以防止脱水。
忌服用抗生素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不能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能消除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对由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是没有作用的。抗生素只能治疗已经存在的细菌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引起抗生素耐药,抵抗力下降,让孩子以后更容易感冒。而且秋季腹泻时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出现抗生素肠炎,对宝宝的腹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