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全球首富的宝座经历了沃伦·巴菲特、卡洛斯·斯利姆、阿曼西奥·奥尔特加、贝索斯四次更替。而全球冰箱行业第一的位置,就仿佛是被按上了暂停键,始终不变。 2018年1月1日,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正式签署发布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报告。数据显示,2017全球冰箱业TOP3:海尔17.3%,LG6.9%,三星6.1%。其中,海尔冰箱以17.3%的市场份额第10次居全球第1。另外,这也是海尔大型白色家电第9次蝉联全球第一。海尔通过全球6大品牌,让产品走进160多个国家,覆盖5大洲,任太阳东升西落,海尔logo上始终闪耀着太阳光辉,成为中国家电全球化第一品牌。 10年前第1是Whirlpool,后10年第1均是海尔 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海尔冰箱在全球市场以10.4%的占有率超过Whirlpool居全球第1。这是中国家电制造商首次以自有品牌成为这一领域的冠军。近年来,随着Whirlpool退出中国、夏普计划转回日本、三星向越南转移,欧美日韩等外资品牌在全球的竞争力在不断衰退。而海尔则始终保持领先。数据显示,自2008年海尔冰箱从Whirlpool手中夺得世界NO.1的接力棒后,这一跑就是10年。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全球冰箱市场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从全球冰箱消费格局来看, 2017年全球制冷市场销售量约1.64亿台,较去年同比增长3.3%,亚太、中东非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其中,亚太、西欧、北美、拉丁美洲这几个主要消费市场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55%、15%、11%、8%,消费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从冰箱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来说,这几个主要市场长期被海尔、Whirlpool、Electrolux等品牌占据。其中,Whirlpool、Electrolux仅在东欧和拉丁美洲有较强的竞争力,分居行业一、二位。海尔冰箱则在亚太区域销量占比28.9%,北美区域销量占比为23.2%,澳洲区域销量占比为27.2%,均居行业第1,在中东、西欧、拉丁美洲等区域的销量也居行业前列。各区域的市场成绩也映射出了2017年的全球市场的最终排位,海尔冰箱的全球销量占比为17.3%、韩国LG占比为6.9%、韩国三星占比为6.1%。 30座工厂、3000万产能,全球市场可见“海尔”牌 在竞争激烈的冰箱市场中,为什么海尔冰箱能10年10次NO.1,在走出去之初就能睹始知终。当行业部分品牌顶着别人的“称号”埋头贴牌生产时,海尔冰箱坚持自主创牌,率先在美国建厂。虽然海尔冰箱与那一波出口创汇的短期利益擦肩而过,但其通过创牌,打造出了全球化生产体系。 在全球研发能力上,2017年海尔冰箱全球专利公开数708个,居行业第1,第二、三名分别为309个和77个。海尔冰箱的这些成果,都来源于海尔10+N的创新模式,即以全球10大研发中心为根基和触手,以用户需求为变量来并联全球上百万个资源。在此模式下,海尔冰箱能够全方位地汇聚创新力量破解技术难题,践行“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发展理念。 在全球智造能力上,产业在线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冰箱业仅有3个品牌建立了海外工厂。海尔冰箱在全球拥有30座工厂,产能达3000万,排名第1。在北美的美国、墨西哥等地,海尔冰箱建有南卡、迪凯特、路易斯维尔、塞尔默等8个工厂,主要生产TM、BM等产品,在欧洲俄罗斯,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印尼,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中东非的尼日利亚等均有工厂布局。第二名品牌因其海外并购,新增了包括泰国、印尼在内的海外工厂,第三名品牌在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建立起生产线。 在本土化市场满足能力上,以俄罗斯市场为例,中国冰箱业中仅海尔在俄罗斯建立了工厂,并于2016年投产且顺利达产,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其实海尔冰箱初入俄罗斯市场时,用户并不认同。为拉近与用户距离,海尔冰箱大幅度开展调研,发现俄罗斯人有猪、羊、鱼肉分储的习惯,而市面上冰箱仅有三个甚至更少的冷冻室抽屉,为此,研发出了当地特有的四抽屉设计,被称为“魔方抽屉”;针对俄罗斯人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加餐的习惯,需要储备大量食材,生产出了大容量的意式三门冰箱等产品,高度在1.9米至2米,便于身材高大的俄罗斯用户使用,斩获了年度最佳产品设计大奖。截至2017年5月,海尔三门以上冰箱占俄罗斯市场份额超过25%,稳居行业第1。 在全球竞争中,各冰箱企业对市场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诠释是不同的,或者说至少是有差别的。基于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寻找合适的市场化破局之路,这样的行业发展趋势才是正确的。在“去中心化”和“零距离”的互联网时代,海尔积极探索“人单合一”模式,致力于成为物联网范式的引领者。“人单合一”模式的本质是让员工与用户零距离,通过开放生态持续满足全球用户需求,不断提升“海尔牌”的含金量。如今,海尔冰箱已经走进了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的生活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