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06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0-12
- 私房钱
- 338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386
- 帖子
- 32
- 精华
- 0
- UID
- 6279363
     
- 私房钱
- 338
- 宝宝生日
- 2010-07-16
- 积分
- 386
- UID
- 6279363
|
最令父母心疼的莫过于看到孩子受到伤害、被人欺负,此时,到底是亮剑还是伸出橄榄枝?相信不少父母很纠结:有的主张退一步海阔天空,希望藉此培养孩子的大度,然而收获的却是孩子的懦弱;有的据理力争,希望藉此培养孩子的刚强,然而收获的却是孩子的睚眦必报;当然还有墙头草的施教原则,一会儿无原则的抗争一会儿又无原则的退让,让孩子无所适从,造成造成孩子的认知混乱。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一句话:界定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先界定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孩子遇到伤害,我所界定的首要问题是伤害,也就是说,先抚慰孩子,使负面事件对他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抚慰好了之后,再去界定,哪些情况该选择宽恕,哪些情况下应该追责甚至报复。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不卑不亢、爱憎分明、敢爱敢恨、受人尊重的人。
成年人的故意伤害,决不宽恕。不论何种情况,哪怕自家孩子有错在先,如果对方家长动手,不管他是七老八十还是年富力强,决不宽恕,照常痛扁之。小孩打架,是正常现象,成人拉开就是了。如果成人动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就你家孩子金贵,别人的孩子都是草芥?法律都规定,幼儿哪怕是杀人都不须负刑事责任,更何况是打架?国人爱唱高调,整天嚷嚷和为贵,和气生财,殊不知无原则的退让就是鼓励别人的伤害,是犯贱,是奴性的表现。老祖宗有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要故意削我,我就拿砖头拍你。记得抗战时期,时代的鼓手田间写过一首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暴力,有时也是一种美学。当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先把孩子安抚好了,将他带到一边去,不要让孩子经历家长峥嵘的暴力场面,然后再进行成人间的较量。
成人非故意性伤害。放弃报复,可视伤害的大小保留追偿的权利。曼德拉在就职南非总统的时候,有记者曾经问他会不会报复白人。他说“我原谅白人对我所做的一切,但我不会忘记。”曼德拉是伟人,他的胸怀不是我等小民所能比肩的,他为了国家,可以原谅那些故意伤害他的人;我等小民为了小家,只好降低一个层次,原谅那些非故意伤害我们的人,毕竟无心之过不是错。曾经有客户的儿子在幼儿园不小心摔伤,园方也是一脸歉意。她问我应该怎么处理,我就告诉她:“下次带孩子去幼儿园,让孩子握握老师的手,亲亲老师的额头,告诉老师他已经好了,不用担心。”既然伤害已经产生,索赔再多的金钱也无济于事,何不把伤害转化为教会孩子豁达与宽容的契机?随着孩子的成长,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豁达和宽容相伴,幸福与好运也会永远相随。
同龄人之间带来的伤害,哪怕比他大的孩子带来的,只要是未成年,除了原谅还是选择原谅,家长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安抚好孩子,使他从惊恐过程中回复过来,重新获得安全感。不少家长主张让孩子采取报复措施,这是很可笑的,孩子本来就受欺负,他哪有能力去报复?二三十年前,我用小铲子把邻居家哥哥的头打出血,我家人带着我去跟人家赔礼道歉,邻居一家和气相迎,不予追究,于是我们哥俩一直是好兄弟。二三十年后的今天,类似的事件同样发生:哥哥的孩子把同学推到,导致他同学额头缝针。对方家长不依不饶,非要索赔五万,最终虽然只赔了一万。事后哥哥抄起笤帚就打,“你要是再敢和××玩,看我不揍死你!”可以试想一下:对方小孩,虽然得到了赔偿,以后谁还敢跟他一起玩?他自己也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他失去的是友谊,得到的是孤僻和自卑,他的家长是鼠目寸光,捡了芝麻漏了西瓜,得不偿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