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32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1-11
- 私房钱
- 972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915
- 帖子
- 109
- 精华
- 0
- UID
- 8929904

- 私房钱
- 972
- 宝宝生日
- 2010-02-08
- 积分
- 915
- UID
- 8929904
|
世界的事物多种多样,有些需要听觉感知,有些需要嗅觉感知,有些需要视觉感知,有些需要触觉感知,有些需要味觉感知,小朋友需要不断的通过各种感官体验,并且多次体验,真切的处在其中,这种真切的体验会不断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和对世界的认知。单一的长期的感官体验,不能满足宝宝大脑发育的需要。所以对于长期的接触电子屏的宝宝,先不说对视网膜的危害,当孩子听觉记忆还没发育好的时候,视觉记忆就会占上风,宝宝就会依赖视觉记忆,而且变得不爱交流和活动。而语言的交流和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听觉记忆的。并且在实景体验中不断的把事物全方位的认识与用于表达的语言不断对接上来。当我们在听到这些语言时,就会不断的联想到实物是什么样的,观察的越多,体验的越多,这种体验就越深刻,语言与实物对接的记忆就越深刻。
身体可以表达肢体语言,比如舞蹈,味觉也可以表达味蕾语言,比如食物,嗅觉也可以表达气味语言,比如不同香味,听觉也可以表达听觉语言,比如音乐,视觉也可以表达视觉语言,比如绘画。
然而对于口头表达的语言,是一种通过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的感受认知、然后不断听,使感觉认知与听到的语言对接上、在不断的听中形成认识事物的思维,并且尽量在想要表达要求时说。当这种建立在感觉认知与听说对接的语言积累够多时,我们就能面对面用语言交流,而可以不用去体验,然后才是读、写的过程。其中读、写并不是开始认识事物必须要运用的感官和能力,它是一种把语言呈现在纸上的符号,并不是语言的本质。据说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也能交流的很好。文字记录的是语言符号,而语言表达的是与之相应的感受体验。所以感官体验+听+说=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