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孕育宝典-孕妇课程实时更新2017年岛城妇(产)科大夫排行榜2017青岛生育保险津贴
青岛妇产医院建卡+告知单流程2017孕育宝典-中医调理大放送2017年孕妈搜院-青岛妇产医院搜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68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

私房钱
15606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5045 
UID
4001499 

青岛通

主题
发表于 2014-6-20 18:0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青岛妇婴医院 于 2014-6-20 18:02 编辑


    开发区的孕妈妈向丽(化名)两个月前发现自己稍一活动便心慌气促,自己在网上查了一下,好象有些孕妈妈也有这种情况,据说是孕期的正常现象,所以一直没有太在意。可是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月,情况越来越不妙,有时甚至感觉连气都喘不过来,赶紧从开发区转院到位于中山路的青岛坤如玛丽妇产总院(原青岛妇婴医院)。经门诊检查发现向丽心律不齐 (频发室性早搏),产科专家与心内科专家第一次会诊后,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是个什么病?
   
    是指发生于妊娠期晚期至产后6个月内的扩张性心肌病。其特征为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孕妇,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围产期心肌病可 以在围生期首次出现,可能使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之产后6个月的女性,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

哪些人要注意围产期心肌病?
  
      
本病多发生在30岁左右的经产妇。发生于妊娠晚期占10%,产褥期及产后3个月内最多,约占80%,产后3个月以后占10%。本病约在每13004000次分娩中发生1例。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安静、增加营养、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十分重要。
围产期心肌病有什么样的表现?

    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端坐呼吸、胸痛、肝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本病患者一部分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肺梗死或心律失常而死亡。初次心力衰竭经早期治疗后,l3l2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再次妊娠可能复发。

围产期心肌病如何积极配合治疗?
   
    有这种情况的孕妈妈也不要过于紧张,只要极早发现,提前预防仍然可以母子平安。下面一些治疗方法您可以仔细借鉴:

   
配合检查:为了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您的身体情况,需要您配合医生做各种相关的检查;

适当休息:应多卧床休息,但不建议长期卧床,长期卧床休息更易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建议酌情适当被动性或主动性肢体活动,以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营养补给: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纠正贫血等;
   
适时措施:在妊娠后3 个月有心力衰竭时,应采取缩短第二产程的早期引产;妊娠最后1 个月发生心力衰竭时应施行剖宫产。
曾患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且遗留心脏扩大者,应避免再次妊娠。
不是所有的心慌气促都是围产期心肌病
   孕妇在妊娠期间,为适应妊娠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肺的通气量比非孕期增加40%。心肌发生代偿性肥厚,心腔扩大,心跳加快。再者,由于孕期母体的 血容量比非孕时平均增加1500毫升,出现所谓妊娠生理性贫血,从而使血液供氧能力下降。同时,由于增大的子宫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心脏在不利的条件下 工作。另外,妊娠期子宫增大后,隔肌上升也会令孕妇出现心慌气促。这些生理性的改变一般不出现症状,但遇活动量增多,就可出现心慌气急。那么心慌气促该怎 么办呢?对此,孕妇不必紧张。要注意做适量的运动,运动时若遇不适,立即停止。最好的方法是休息,充分的睡眠可以解除身体的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因此当您 发现自己稍一活动便心慌气促时,一定要到医院请医师为您作专业的检查,以判断是否是围产期心肌病

Rank: 30Rank: 30Rank: 30

私房钱
999851520  
宝宝生日
2008-09-01 
积分
393260 
UID
2842824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孕晚期气促心慌,谨防“围产期心肌病”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