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前后,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县城居民的住房环境都差不多,想知道各家各户的经济条件好坏,只要看大件的拥有量就行了。所谓大件,是指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成套家具,还有电风扇、收录机、电视机等家电。特别是电视机,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绝对是财富的象征。记得邻居买了台黑白电视机,我们一帮小孩就经常赖在他们家看到深夜,《姿三四郎》、《加里森敢死队》的主题曲,至今能在脑海中响起。 坐在邻居家地板上,盯着14寸黑白屏幕,看不太清晰的电视画面,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觉得幸福感很高。后来,我也长大了,生活条件也逐渐提高、改善,需要的、想要的东西也基本都有了,但幸福感却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哪种日用商品和家电,能够激发起我的兴趣了。 七十年代生人,从小到大一直在经历各种各样的崩溃,从制度到信仰,到社会环境、道德体系。唯有极大改善的,是生活条件。今天的社会,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但所有的食物,却都值得怀疑。甚至周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也常常不能随便相信。这也就是改革开放不过三十年,人们就开始忙着怀旧的主要原因。 听说常熟印象城大厅里有一个怀旧展览,我就过去随便拍了几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