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地母婴室搜罗青岛儿科大夫排行2017二胎育儿日记手把手教你选早教的标准
入学记-琴岛通学生卡办理岛城幼儿园信息都在这青岛新生儿出生证明青岛妇科名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513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Rank: 2

私房钱
24  
宝宝生日
2012-09-04 
积分
25 
UID
10851435 
主题
发表于 2013-8-29 10:2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花朵小爱 于 2013-8-29 10:25 编辑

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发现孩子特别爱玩好动,仿佛停不下来,不禁担心孩子是否有多动症?
其实孩子好动不代表有多动症,儿童多动症的“多动”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导致行为的增多,“注意力不集中”才是幼儿多动症的主要临床体现。
大家知道青岛哪家医院治小儿多动症最好,也可以告诉其他妈妈哦。
首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常指注意力障碍。儿童注意不集中,对学龄期的孩子影响巨大,不及时进行改善或治疗,将耽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间,影响将来升学和就业,影响孩子一生。儿科专家呼吁重视“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学龄期孩子注意力障碍问题。
专家指出,多动症是自身脑部发育、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100个孩子中就可能有12个有儿童多动症。还是要找治小儿多动症的医院,这样才能治的好。
许多家长都认为儿童多动症越早发现越好,为此,在孩子34岁时就开始担心孩子是否患有儿童多动症。根据专家所说,他经常遇见带着才34岁的孩子到医院进行多动症诊断的家长,“其实进行这样的诊断是没有意义的,儿童多动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学龄期(6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前的时期),早期发现则在学龄前期。”
那么,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治疗,首先来了解一下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孩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劳,天热、口渴、生病或某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等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2、孩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如:孩子在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可能受其中某些情节的影响而忽视了妈妈的提问,出现分心现象。
3、外界干扰引起的。如:环境繁杂、喧闹等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
4、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或太浅缺乏新鲜感,都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另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注意动静搭配,或活动要求不够明确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除了以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外,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好。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亦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1、对他说话时常常目光游离不定,且记不住对方所说的话;
2、经常拒绝做一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
3、常常丢三拉四,很容易被周围的一丁点响动分散去注意力;
4、在幼儿园里难以安心上课,坐上一会就会情不自禁的站起来走动;
5、记不清老师上课教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
6、难以进入午睡状态;
7、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难以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小作业。
如果以上症状超过3项,那么妈妈们就该注意了,宝宝小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若是未能及时得到改正,对今后升学后的成绩以及智力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实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私房钱
9801  
宝宝生日
2009-05-16 
积分
9531 
UID
6569849 

金砖

哪有那么多多动症,孩子好动是正常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孩子有多动症怎么治疗最好?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