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帖子,看完之后其实觉得挺坑爹的,“孩子给老人带,是一种尽孝的方式之一”,我真心的觉得,老人享天伦之乐跟带孩子是两个概念,老人带孩子其实是很累的,我只是说少部分人哈,把孩子给老人带,其实就是在推卸责任,在我们老家那边,有的人一年几年也不回家来看孩子,那这样,也是尽孝的方式吗?我觉得纯属在扯淡!!!!每家的情况不同,但是我还是比较坚持孩子自己带,老人偶尔来给看看孩子,是可以!!
文章请看:
“但凡受过教育的人,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寄予了厚望,尽量不让老人带,再苦再累都要自己带在身边。西班牙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获得者托马斯的中国夫人陈路,她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社会精英们作出了榜样,谁还会说孩子让老人带是对的呢?亲子乐园,是分享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地方,怎么能站在这里讲题外话呢?
0-3岁的宝宝,也许很多妈妈是不能一直带宝宝的,就像我,我非常珍惜和宝宝相处的时光。社会总是存在各种各样无可奈何的问题。这个尽孝的想法是我想出来安慰自己,宽慰自己。亲子乐园,当然有父母还有孩子快乐的事情,但我想也应该有现实中碰到的无奈事情,大家一起聊一聊,想一想。在我身边也有好些朋友有类似的遭遇,我这个想法也许能宽慰妈妈们的一些焦虑。
我大学在杭州读书,毕业后就留在了杭州,结婚,生子。孩子的降临获得了很多快乐,喂到10个月之后断奶了,然后就开始了第一次的分离。孩子不在我的身边,在老家,而我和丈夫在杭州,中间相隔了365公里。可那种想念的感觉,真的是丝丝入骨,睡之前都能感觉到鼻子酸酸的,泪水就哗啦一滴滴滑落。母亲觉得我想孩子深切,每每提起如何想念,家中老人也就带着外孙来杭州小住一段时间。
孩子还小,没有读幼儿园,需要人照顾。双职工家庭的孩子,需要老人帮忙。前不久一个朋友和我讲,家里老人病了,老公要教书,自己又要上班,没有人来照看小孩,于是她不得不请了个保姆。可是她不放心啊,保姆到底有没有给她孩子吃饭呢,她得在家里装个监控监视下。
其实说老人,我觉得也不是很老,老妈常常说,你再生一个,趁她还能带得动。这种含饴弄孙的幸福,对老妈来说,是生活的一种快乐,虽然也很辛苦,但是她觉得外孙给她带来的幸福感很强烈。反倒是偶尔,外孙到奶奶那边去了,外婆总觉得空荡荡的。而后,孩子回到外婆这里,奶奶那边也常常感慨,空荡荡的。孩子到哪里都能带来欢乐和热闹。
孩子放在老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老人不适应城市的生活。他们生活久了的乡邻乡亲都不在这里,就是在杭州这边呆个几个月,也会常常提起村子里的阿公阿婆娘姨。各种方式我都尝试过了,不管哪个妈妈到杭州来,都记挂着家里的爸爸,我爸爸还没有退休啊,他爸爸还在做生意,怎么可能一起过来杭州带孩子呢?如果坚持孩子自己带的话,那么就请阿姨,或者放在托儿所里,我又不放心,关于钱也是捉襟见肘。
普通家庭的苦恼总是充满坚持和选择,直到发生一件事情。我的爸爸因为吃了进口的头孢,产生了严重的休克性过敏。那个时候,我妈妈帮我在杭州带孩子,我们两个白天上班,晚上和孩子相处,讲故事、做游戏很是快乐幸福。半夜老妈的手机响起,说我爸爸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说再过10分钟送过来,可能人就没有了。老爸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觉得牙齿都合不上了。
我的姑姑陪了爸爸一个晚上,父亲这一辈的人,都是亲兄弟姐妹们,这种感情真的很好,姑姑哭了好久,看来爸爸的病情真的很严重。家中只有他一个人,那个时候,还好,爸爸坚持走下楼梯,不然,在商品房里,谁知道有个人在里面,也许过了很久不见人,那破门而入,人也就不在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没有爸爸是多么凄凉的事情!我妈妈就坚决要在家里陪父亲,孩子也就带在了他们身边。至于我们这个两个人,每个月,甚至半个月就回家一次,看孩子,也看父母,是真的常回家看看的节奏。
说到这里,我觉得爱是一种慈悲。不管我怎么舍不得孩子,我还是愿意让孩子在外婆和奶奶身边。还好外婆和奶奶家比较近,那些天南地北组成家庭的父母可能更要复杂些。有时候想到,我们常年在杭州,回家的时间不多,碰到节假日才回趟家,不像现在这么频繁,有时候回的次数多了,家里老人还要说,钱都花在路上了,还要心疼一番。
家里的父母也想我们的啊!我们求学、工作在外,家里不是空荡荡的吗?心有梦想,何必远方。有时候就有一种感觉,马上辞了工作,回到家乡,可以陪着爸爸妈妈,还有孩子。但杭州总有我割舍不掉的地方。宽慰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换个角度去想,孩子在老人们的身边,是填补了我们作为孩子陪伴的时间,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孝,不是就是让年老之人有安定、快乐的感觉啊!
孩子总是会成长,总有一天,我的孩子也会长大,也会离开我们,当然我也希望可以有个小孩子陪伴在我身边,填补我年老的生活,但不能太累,都要有自我的空间。看了《爸爸去哪儿》之后,羡慕至极,那些家庭的爸爸妈妈都是陪伴着自己的孩子的。
于是,孩子不在身边每天好几个电话,他的一点点成长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发生一样。我在杭州徘徊,等待,等待孩子长大,我可以把他送进幼儿园,这样我只要下班去接他就可以了。
换位的思考,反而让人更加踏实,这种带着一种歉疚的踏实,让人更加安静,更想念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更多了一份见到孩子、父母时的珍惜,权当孩子代替我们在尽孝一段时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