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地母婴室搜罗青岛儿科大夫排行2017二胎育儿日记手把手教你选早教的标准
入学记-琴岛通学生卡办理岛城幼儿园信息都在这青岛新生儿出生证明青岛妇科名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39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私房钱
8738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8711 
UID
4029006 
主题
发表于 2011-9-27 14:1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对于婴幼儿对配方奶不耐受的问题,大部分妈妈的应对办法就是“更换奶粉”,直到发现有合适宝宝的奶粉为止。

在给孩子进行人工喂养的过程中,有近60%的妈妈会频繁换奶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龚四堂称,给婴儿喂配方奶粉,注定有很多孩子会出现胃肠道不耐受的问题,比如返流、肠绞痛、便秘、生长迟滞、呕吐、腹泻等,妈妈们不得不频繁换奶粉以找到合适奶粉。但这种依靠不停“试用”的方式显然不靠谱,建议在换奶粉之前,妈妈们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胃肠不耐受发生率高

龚四堂指出,在给婴幼儿进行人工喂养时,由于其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道不耐受的发生率极高,大约达到38%,远高于国际水平(西班牙胃肠道不耐受为27.8%)。在lacono试验中,对2878个出生在6个月内的小婴儿进行观察,发现有54.9%的宝宝出现有胃肠道不耐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返流(23.1%)、肠绞痛(21.5%)、便秘(17.6%)、生长迟滞(15.2%)、呕吐(6%)、腹泻(4.1%)。

这其中“生长迟滞”最让父母与医生担心,因为在婴儿6个月的时候正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机,这个时候因为胃肠不耐受,很有可能造成“不长体重、不长个子”,而体内的重要器官的发育也受限,变成“不长脑子”,这将是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宝宝三大“不耐受”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宝宝出现以上各种不适的表现,有60%的妈妈会频繁更换奶粉。龚四堂说,首先妈妈们要了解为什么宝宝会喝了配方奶之后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胃肠道反应。其实,这是因为奶粉中有一些成分对于宝宝胃肠道来说太“强势”。

(1)牛奶不耐受———配方奶中有大分子蛋白,宝宝的肠道不能完全消化。

(2)乳糖不耐受———由于宝宝乳糖酶不足,无法把双糖水解为单糖(只有单糖才被人体吸收)。这才导致腹泻、腹痛、腹胀。龚四堂说,一般来说,宝宝大便有泡沫、发出酸臭味,就应想到乳糖不耐受。

(3)脂类不耐受———在奶粉中,多数使用的是棕榈油,由于棕榈油容易与肠道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钙皂。当这个类似“肥皂”的东西与大便结合时,大便就会变硬。

由于以上三个问题,肚子不舒服、排便困难,导致宝宝经常发脾气,哭闹不止。专家称,不少妈妈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就发现“噗噗”的排气声以及发酸臭的泡沫便或大便干结,都应考虑宝宝的奶粉是不是选对了。

请专家解决胃肠不耐受

对于婴幼儿对配方奶不耐受的问题,大部分妈妈的应对办法就是“更换奶粉”,直到发现有合适宝宝的奶粉为止。龚四堂指出,有一些妈妈凭个人经验或借鉴她人经验来换奶粉,很有可能又造成宝宝的过敏反应的增加。因此,儿科医生绝对不会让你一个一个奶粉去试用。

通常,专家会建议根据宝宝不同的症状,来选择配方奶粉,以宝宝大便不好为例,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对脂类不耐受,妈妈可以添加益生元;而排气多(腹胀),很可能就是对乳糖不耐受,那么可首选低乳糖或不含乳糖的奶粉帮助宝宝渡过难关。一般来说,市面上配方奶粉的乳糖含量为6克/升,那么妈妈们可以选择2克/升的低乳糖奶粉。

总之,在人工喂养的宝宝出现胃肠道不耐受的问题时,最好能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以准确、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及解决办法,减少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的影响。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23  
宝宝生日
2011-12-31 
积分
2863 
UID
6116658 
懂了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私房钱
195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210 
UID
3687041 
说的有道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频繁换奶粉不利宝宝健康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