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人本不闲 于 2012-3-29 16:43 编辑
第三节 音乐天才的诞生有偶然性,但大多数是有规律的
有一个事实是,古今中外音乐人才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承传的,你到北京音乐界一问,发觉大多数人互相熟悉,祖宗八代,舅妈大伯的事情全清楚,因为这圈子就是这么小。从祖父到曾孙全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事情不在少数。这说明音乐这个学科,靠家传的内容比较多,外人挤进去的比例很低。
如果你家不是音乐世家,也可以让孩子做琴童,但事先要作一点测试。
第一,对音乐有没有感觉。你放音乐,当然是严肃的作品,孩子喜欢不喜欢听,能不能安静,情绪有没有变化。是为对旋律和情绪的敏感程度
第二,对节奏有没有良好反应。学音乐的人没节奏感觉就糟了、,放一段节奏感很明显的曲子,比如进行曲,比如小步舞曲,看孩子能不能随着节奏手舞足蹈。
第三,听觉是不是良好。对乐音的听觉反应能力各人差别很大,听觉不好的人如果学不定音的乐器简直就是断手断脚的人去开车一样。总之听觉不行的学音乐就是瞎费精力。实验的方式是用钢琴以外的乐器给一个音高,让孩子在钢琴上找出这个音高的键,小孩子大致找准就是听觉非常好了,有培养前途。
第四,对音乐的总体创造能力。演奏是二度创作,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和灵感,播放一段钢琴奏鸣曲,请孩子哼出其中的旋律部分。这个试验对很多喜欢欣赏音乐的成年人也有一定难度。钢琴奏鸣曲的旋律部分常常淹没在和声、对位之中,小孩子能找出来就是很有音乐天赋了。
如果孩子能顺利通过这些试验,再让他学习音乐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