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3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私房钱
- 1465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2860
- 帖子
- 441
- 精华
- 1
- UID
- 5414127
    
- 私房钱
- 1465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积分
- 2860
- UID
- 5414127
|
7月25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地铁口发生千人聚会“保卫粤语”事件,参与聚会者多为青年人。此事缘起于7月初,广州市政协一份关于“增加广州电视台普通话播音时间”的提案在当地引发争议,经一个月发酵后,情绪借由聚会而抒发。
因为保卫自己的方言而发生这种事儿,这个真是新鲜的不得了,要是说是为了讨要工资,索要福利这样的现实利益倒还好理解,为了“保卫粤语”这种比较精神层面一些的文化权益就显得很有意思了。或许,兜里已经有俩钱儿的中国人真的有闲心来考量自己的非物质生活了。
普通话还是方言?这本来就不该是相互冲突的两种选择,普通话的官方背景注定了它的使用环境往往是比较正式的场合,而方言这种土不拉几的玩意却拥有深植于地方文化中的根基,它们对于维系一个社会的文化共通性同样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者形象的来比喻:普通话是大动脉血管,而各种方言则是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缺了谁都不行都没法活。
不清楚广州市政协这份惹事儿的提案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也不清楚“保卫粤语”的聚会是不是目的真的那么纯粹,假如两方的对峙完全起源也围绕在方言的地位问题上,那么这种冲突就是有意义的。拿我们青岛来说,青岛话属于山东方言的一种,而青岛话又可以依据不同的小区域衍生出更细小的划分,不能忽视以口音取人的狭隘思维,但是也不能否定正是这些小方言拴住了我们的乡亲乡情。一个思维缜密的政府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应该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把方言这种看似难登大雅之堂的民俗保护好并且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地方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没有普通话这个统一的语言标尺,那么山东人与广东人,陕西人与浙江人仅靠自己的方言来交流,其难度不亚于一个西班牙人跟一个意大利人,一个德国人跟一个荷兰人那样困难,虽然语族一致——如前者是拉丁语族,后者是日耳曼语族——但毕竟不是一种语言,沟通必定有困难。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面积等同于除俄罗斯之外的欧洲这么广袤的土地上,有普通话来衔接实在是一件幸事,上从秦始皇,下至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或许都是我们应该感谢的,统一的语言维系了我们这个庞大国家的文化一致性。
而如果没有各式各样的方言,我们诸多的曲艺民俗将无处栖身,我们的地域特色也将不复存在,一旦没有语调上的差别,我们传统文化的层次感和丰富性都将大打折扣,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法国人一直以说英语为耻,一直在国境线上抵抗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和荷兰语的渗透,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的地方政府借鉴,这不代表排外和顽固,这其实是一种寻求和捍卫自身文化本源的必要之举。
央视曾经一度轰轰烈烈的去方言化,基于一个国家性质的媒体,它有这样做的道理,但广州电台要清除粤语这就显得很滑稽和很唐突了,在这一点上,不管是普通话水平太烂而造成的无意,还是保护本地方言的有意,青岛广电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得体的,应该肯定。青岛话虽然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好听,但这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根,它不同于那些早就没有生机的文物和遗迹,它一直在蓬勃的成长着,鲜活的发展着,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先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青岛人要说青岛话,这不是顽固不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