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9 | 浏览: 456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主题
发表于 2012-11-7 15:3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天冷了,就想吃火锅,一开始就是觉得,火锅就是把一些材料仍锅里煮吧煮吧,蘸上料吃就是了,那天跟人吃火锅,听人说要吃什么派系的,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的讲究,咱真是就丢人了啊,今天我闲着没事,来818火锅的派系,我是现学现卖滴,说的不对,希望大家指正啊!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1.jpg



先上一张,火锅起源流派表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关于火锅的起源,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没有?貌似只是个传说,但是觉得挺好玩的,发出来供大家增加谈资吧!

传说在古代,重庆城大梁子附近住着许多叫花子,他们白天分散到城里去讨饭,一到晚上便回到大梁子的住处,
把各自要到的饭菜,倒进一个大鼎锅,加上汤水边煮边吃,边吃边煮。有一年,皇帝命八府巡按到重庆查案子,
谁知到了重庆却生了怪病,连饭都吃不下。一天巡按心里闷得慌,就外出散心,当走到大梁子时却被一股香味所
吸引,并使他食欲大开。原来,巡按闻到的正是叫花子鼎锅里煮的食物所散发出来的香味。  第二天,巡按让厨师化装成叫花子去一起吃“火锅菜”。厨师一面吃,一面悄悄地把鼎锅里的食物一一记在
心中,回衙门后照着煮了一锅,又加些香料,一尝味道出奇地好。那巡按食后连声称赞:“好吃!好吃!”此
后,巡按的病也不治而愈,并把这种边煮边吃的方式取名为“火锅”。然而这仅仅是传说。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叙述火锅起源的一些误解,如火锅的发源地在重庆等,重新注释火锅。
事件起因:战争--方便--饮食习俗变化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分类之一。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即用火烧锅,以油、水(汤)等媒介导热,煮(涮)食物。
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人们举行祭祀或庆典时,都要击钏(奏乐)列鼎(古时的锅)而食,大家围在鼎的周围,分食鼎中的羊、牛肉等食物,这种饮食方式有人认为是火锅的雏形。

该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它也许就是火锅的雏形。因为就烹饪方法与加热模式来讲,无论是“鼎”还是“石锅”“铁锅”都是属于涮食器具的一种。除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对于火锅涮食形式有较早的文字记载以外,按烹饪原理来讲,周代的古鼎算是较早的火锅了。

在当今饮食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火锅,一个小小的火锅容入了各种食物,它不但能够满足食客的不同口味,而且也是烘托气氛联络情感的媒介。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火锅早在3000年前商周时就已经使用,不过那时它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下面我说下火锅器具的形成

温鼎的主要器形
  温鼎这一精美异常的饮食用具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佳肴必用美器”的饮食文化氛围。
  温鼎,作为温食器,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所占比例很小,而且所处的地域性很强,在祭祀用的列鼎中没有发现它的身影。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到春秋战国时却销声匿迹了。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优点。其分布范围多在中原地带的周边,而且数量有限,在商代晚期的殷墟中也不曾发现。这说明此器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普及,只是在个别地区使用。
  各地的温鼎器型相差较大,有方形温鼎、圆形温鼎、带托盘温鼎。从火膛所置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内置式火膛有方鼎和圆鼎,其构造分3个部分:用夹层把鼎内容积隔成上下两部分,上层空间作为盛羹用;中层有屋形空间作为火膛放燃料,周围有开窗,前面有火门,火膛底板有通气的箅眼,火膛周围有挡火墙和溢烟口,可以防止火焰窜出,灼伤用餐者;下层有足,用于抬高火膛,隔离垫衬物体,使高温不易传递,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1.jpg



哈哈,一直就想知道这个锅为啥是这种形状的,感觉这种才是正宗的火锅啊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下面俺在来说一说火锅的形成

由地域的大环境铺陈各个流派的产生及成因分析
火锅流派的产生根源乃是因其所在地区的大环境所致的。其中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成因,有不足之处还请读者补充,提出意见;
一、气候因素
天气潮湿、严寒的地区往往是火锅主要流派的发源地。
内蒙、北京:这些地区由于冬季非常寒冷,而火锅的饮食方式能持续保持食物的热度,所以成了比较好的选择,正因为符合了当地人的生活需求,所以它便保存了下来。并且成为当地人饮食习惯的一部分;
重庆、成都:由于地处长江之滨,且常年多雾,阴雨天气较多。所以该派系的火锅特点便以麻辣味厚为主要特点。辣椒驱寒,花椒除湿,成本低廉,所以深得老百姓喜爱。直至今日,由于火锅的人均消费相对中餐更加便宜,而且可以自由烫煮和点食自己喜爱的各类食材而备受顾客的青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二、饮食习俗的沉淀
饮食习俗的特点主要反映在口味上,而口味和烹调习惯在本土菜系的特点上尤为明显。川式火锅特点跟成都川菜的制作手法相关,重庆火锅特点跟重庆的中餐菜品制作习惯有关,例如不喜欢添加香料等习惯。这部分我们将会在派系特点里详细的进行讲解。就川式火锅特点来讲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豆瓣酱以及香料在火锅制作中的使用:成都派系在川菜的制作基础上麻辣味显得不是特别的生猛,正如成都的文化沉淀造就的成都人的性格一般,温文、表达的比较委婉,正如婉约派。豆瓣酱在成都火锅的制作中出现便不足为怪了。由于豆瓣酱能缓解辣味的直接,并且能使香味多元化。所以吃起来入口是先香然后后才是辣味和麻味,同时也增加了回味的厚度。
而重庆火锅正如重庆人对于情感的表达一般直接,率真,正如豪放派。所以重庆火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添加豆瓣酱和香料这些食材的。而是利用牛油,花椒、辣椒的原始香味来使麻辣味自然醇厚。
在95-99年以后的时间段里,由于重庆火锅连锁以及单店开往成都及其周边地区,重庆火锅厨师与成都火锅厨师的技艺交流也就日趋频繁。所以在制作技巧上也吸收的成都火锅的一些手法。但重庆火锅主体还是以花椒和辣椒为主。豆瓣酱和香料在使用的原则上,重庆火锅也是本着辅助花椒、辣椒、牛油的香味来进行选择和搭配。而成都火锅现在的制作手法除了使用花椒和辣椒之外,在配方比例上,相对重庆火锅,豆瓣酱和香料的比例也较多一些。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911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2423 
UID
7828439 
三、人口结构的演变造就了流派的形成
   一个火锅流派口味的形成跟外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当外来人口比例大于本地常驻人口时,那么口味习惯也更加多元化。当外地人口比例小于本地人口时,那么口味习惯会改变一部分,但是主体结构还是以本土口味为主,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动和变化。比如我在上一段所讲的麻辣火锅在重庆派系的口味变化成因分析可以得到印证。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私房钱
709  
宝宝生日
2011-08-18 
积分
686 
UID
8907685 
我去成都的时候,居然没有花生芝麻小料 。朋友特意去给我买了瓶花生酱回来,狂晕

Rank: 10

私房钱
841  
宝宝生日
2009-05-06 
积分
852 
UID
8932924 
对于吃货来说,管他什么风格,只要是肉肉,涮涮就好吃~~~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听说火锅也分不同的流派,真的假的啊?哪位妈妈跟我一起818火锅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