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地母婴室搜罗青岛儿科大夫排行2017二胎育儿日记手把手教你选早教的标准
入学记-琴岛通学生卡办理岛城幼儿园信息都在这青岛新生儿出生证明青岛妇科名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61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792  
宝宝生日
2010-05-22 
积分
2926 
UID
3732021 
主题
发表于 2010-9-20 12:1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婴幼儿该穿“单薄”衣……这是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王应麟教授的一套育儿经。它纠正了不少父母给婴幼儿穿衣不当的做法。

  背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而因背湿凉而患病。

  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母乳的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它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

  “儿童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弱,便宜损伤。”古代先贤早已告戒人们。王教授解释说:新生儿离开母体后,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需要自己调节体温,如果这时给孩子暖衣厚被,孩子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就不能适应寒冷刺激。所以要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另外古人的“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强调了“薄衣”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养成,慢慢适应,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这样既锻炼了小儿的耐寒力,又不致使其受风寒。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私房钱
5798  
宝宝生日
2010-02-05 
积分
5718 
UID
3601076 
学习了。谢谢分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4052  
宝宝生日
2010-09-09 
积分
4187 
UID
4482367 
唉,俺家孩子的奶奶就怕冻着她孙子,都给唔起痱子了,怎么都说不听。唉。
锐贝卡

学 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私房钱
21379  
宝宝生日
2010-03-15 
积分
19775 
UID
3724438 

回复 主题 的帖子

呵呵
谢谢楼主
我也一直觉得小孩子能冻着别热着
不过得注意肚子跟小脚的保暖
腾腾妈妈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3624  
宝宝生日
2010-03-31 
积分
3370 
UID
3926311 
谢谢楼主,学习中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关于宝宝“春捂秋冻”穿衣法!刚看到的,给大家传阅一下,希望对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