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42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新新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4776  
宝宝生日
2006-01-10 
积分
4786 
UID
2842972 
主题
发表于 2009-1-21 18:2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冬季气候非常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中医认为秋冬的干燥气候“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和肺脏,多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宜用银耳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药食两用之品进行防治保健。

    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阴虚型神经衰弱和失眠多梦等。而且银耳为药食两用之品,药性平和,服用安全,能清肺之热,养胃之阴;能补脾开胃,滋润而不腻滞,有扶正固本和很好的滋补润泽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银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多种无机盐及维生素,其中所含18种氨基酸中有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银耳的药理有效成分是银耳多糖:主要有酸性多糖、中性杂多糖、酸性低聚糖等组成。银耳多糖有明显抗氧化作用,并具有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还能对抗肿瘤患者因放化疗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银耳还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改善冠状动脉的微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和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
新新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4776  
宝宝生日
2006-01-10 
积分
4786 
UID
2842972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秋冬银耳润燥的食疗方

  银耳粥:

  材料:银耳10克,大米50克。

  制作:将银耳水发洗净,切碎与米同煮为粥食用。

  功用: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

  百合银耳粥:

  材料: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

  制作: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

  功用: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肺养阴,健脾生津的作用。
新新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4776  
宝宝生日
2006-01-10 
积分
4786 
UID
2842972 
  银百秋梨羹:

  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制作: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功用: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少痰者。
新新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4776  
宝宝生日
2006-01-10 
积分
4786 
UID
2842972 
  沙参银耳汤:

  材料:银耳10克,百合5克,北沙参5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诸药煎2次,每次两碗水成一碗,煎约40分钟,合并药液,服时加热,加冰糖少许,早中晚服用。

  功用: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新新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4776  
宝宝生日
2006-01-10 
积分
4786 
UID
2842972 
  龙眼银耳羹:

  材料:银耳10克,龙眼肉10克,大枣5枚,冰糖少许。

  制作:用温水将银耳发开切碎,龙眼肉及大枣洗净切碎,加冰糖少许,放碗中蒸1小时食用。

  功用:有滋阴养血,益气安神的功效。

  注重事项:有风寒咳嗽或湿热生痰者忌用。

  保存知识:银耳易受潮变质,装入瓶中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冬季养生之(七)多吃银耳可防皮肤干燥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