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6293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私房钱
8254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7607 
UID
6186079 
主题
发表于 2018-10-15 10:5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所以人们在起居上应提高警惕,注意养生,可在入睡前穿上宽松棉袜,以免着凉,常搓双手防止感冒。
很多孩子却在这个时候各种病症出现了,感冒不适……不仅一时间耽误学习、生活,而且影响孩子的体质,孩子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6个要点,家长需要十分注意的:
忌吃太多水生食物
水生植物大多是在秋季成熟,但是同时也是带有最多囊蚴的时节,所以秋季多吃水生植物的话容易受到感染,导致出现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溃疡、腹泻、食欲不振,儿童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秋季少吃这类的水生植物为佳。
我国水生蔬菜包括莲藕、茭白、慈姑、水芹、菱角、荸荠、芡实、蒲菜、莼菜、豆瓣菜、水芋和水蕹菜,共计12种。
忌吃太多蟹
秋风起,蟹肥美。秋季正是蟹的季节,但是吃蟹的时候要注意清洗干净蟹体,因为蟹内有大量的细菌和污泥,其中的寄生虫很多。
另外也不宜多吃,伤害身体。吃蟹的时候最好搭配醋和姜丝,以免因为蟹太寒凉,导致身体不适。
忌过多食用燥热之食物
秋季饮食要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煎炸类的食物则需要避免。另外,人体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往往会贮存脂肪,秋季热量的摄取会大于散发,所以肥胖的人士在秋季中更应该吃低热量的减肥食品。
立秋之后饮食上要增加酸,增强肝脏功能,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水果含水量多,又偏酸,可以多吃。
暴饮暴食
踏入秋季之后,气候逐渐变得宜人,炎热的天气开始远离,人的食欲也开始恢复,如果不能控制好饮食摄取量的话,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转化成脂肪堆积,让人发胖。
无论是哪个季节,饮食都要以适量为宗旨,切记暴饮暴食。
忌过多食用辛辣生冷之食物
秋天的饮食要注意尽量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等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聚体内。有辛香气味的食物可以散发体内的湿热之气,例如芹菜等,秋季可以多食用。
另外还需要注意秋季气候由热转冷,人体的生理代谢也会顺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饮食中也需要注意不能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等的问题。
忌饮食不分时节
饮食养生的一个重点是要注意食物时节,不宜食用的时候吃了不会达到养生的目的。
例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这些时候就需要特别的注意。如生姜也不宜在秋季饮食,因为属于辛辣的食物,容易出现秋燥问题,导致耗气伤神。瓜类食物也属于阴寒食物,多吃会伤脾胃,秋季也不宜多吃。
秋季,可以多给孩子多穿这些食物。
第一补:山药
山药是有名的药食两用的食物,有“神仙之食”的美誉。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是补养五脏的绝佳之选;
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第一坚果:花生
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
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肤紫斑、产妇乳少及大便燥结等病症。
第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营养成分丰富,且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
第一水果:梨
自然界的果实和和时节都是对应的,夏季易生心火,就有苦瓜灭火,而秋季易生肺燥,则有梨子润燥。
梨因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
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秋季养生很重要,吃对了一整个季节让孩子少 生病。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3374  
宝宝生日
2015-12-31 
积分
2669 
UID
18241958 
刺激性的尽量少吃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入秋后,给孩子吃东西要注意这6件事!吃对了整个秋冬不生病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