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街上冲着一个人喊“爸爸”“爸爸” 我说“那不是爸爸” 儿子说“糊涂了,认错人了”——儿子,这可不是闹玩,看准再叫啊 2.
儿子坐在沙发左边,我爸坐中间,我坐右边看电视 儿子说“姥爷,你起来” 我爸说“凭什么,我不起来” 儿子说“姥爷,跟妈妈换个位置吧”——看清形式,及时转换思路改变策略 3.我抱着儿子站在马路上看车 “妈妈,这是什么车?” “面包车” “妈妈,这是什么车?” “出租车” “妈妈,这是什么车?” “油罐车“ “妈妈,这是什么车?” “小轿车” “宝贝,马路上跑的是什么车” “全是车”——干脆利落 4.1岁半的时候 “宝贝,电视上的阿姨漂亮还是妈妈漂亮?” “妈妈漂亮” 1岁7个月的时候 “宝贝,电视上的阿姨漂亮还是妈妈漂亮?” “阿姨漂亮” 2岁的时候再问 “宝贝,妈妈和阿姨谁漂亮” “都漂亮“——绝不得罪人 5.早上五点半,邻居太姥姥问“宝贝,这么早就出来玩啊?吃饭了没有“ “吃了“ “我还没吃,去你家吃吧“ “姥姥睡觉还没起来呢“——那谁给你做的饭啊? 6.发烧,找邻居给按摩 “阿姨带眼镜真漂亮” “阿姨带的什么眼镜” “老花镜”——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7.还是那个阿姨 儿子指着墙上阿姨的婚纱照 “阿姨和菩萨一个样”——谁见过菩萨的婚纱照? 8.“阿姨,这是什么” “这是阿姨的衣服“ “阿姨,这是什么” “这是阿姨的衣服“ “不对,是阿姨的奶奶”——能透过外表看到事物的本质 9.“妈妈,让我摸摸奶奶吧” “宝贝长大了,不能摸奶奶了” “不是,我是小宝宝“——撒娇专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