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早教机构体验感受 好难选我给女儿看的图书推荐 每日一更蒙蒙的多彩暑假 之 料理课我和婆婆教育观念不一致 伤害宝宝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73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私房钱
1493  
宝宝生日
2010-06-07 
积分
1377 
UID
7863419 
主题
发表于 2012-7-10 10:1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2--3岁的宝宝,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就是走出家庭生活的小圈子, 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种变化给宝宝带来极大地挑战。爸妈不在身边,周围的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让他们不知所措。。。。所有这些会让宝宝面临种种困难和压力,出现入园适应难的问题。 为此,在宝宝入园前,家长有必要引导宝宝做好各项准备, 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困难时期。
1.克服分离焦虑是入园准备的根本前提。
      初次入园的宝宝出现适应困难, 根本原因就在于亲子依恋。有家长在宝宝身边,他们会感到安全, 情绪也比较稳定,积极。 一旦进入幼儿园,宝宝离开了自己的依恋对象,加上环境陌生,宝宝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缺乏安全感,情绪变得焦躁不安等。为此,家长帮助宝宝做好入园准备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引导宝宝逐渐克服分离焦虑。 比如经常带宝宝到公共场合去,多接触其他人,多结识其他的小朋友等。
2.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是入园准备的关键要素。
        在家中,很多应该由宝宝自己做的事情都经常有家长包办代替。而入园之后,这些事情都需要宝宝自己来做。因此,让宝宝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养成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是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父母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多练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 脱衣服,自己用勺子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上厕所等。同时还要提醒宝宝,自己有什么需求,一定要说出来,告诉大人或请求大人的帮助。
3.增强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入园准备的必要环节。
        幼儿园和家庭不同,幼儿园里的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需要宝宝学会如何与人共处,交往。因此,宝宝入园前,家长有必要多为宝宝创造一些交往机会。周末时,多带宝宝去公园等游乐场所玩耍,让宝宝结识更多的小伙伴,在与小伙伴的玩耍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友好共处、分享、互助等。同时语言是交往的工具,要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引动宝宝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意愿,学会倾听并理解别人说的话。比如在家,家长可以多给宝宝一些小任务,引导宝宝逐渐学会倾听和理解大人交代的事情。
4.培养对幼儿园的积极情感是入园准备的重要途径。
      适时地引导宝宝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生活,培养对幼儿园的美好期待,是进行入园准备的重要途径。
      首先,引导宝宝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生活。 入园前,家长要经常和宝宝谈论幼儿园里的有趣事情,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带宝宝参观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一些亲子活动,引导宝宝从情感上接纳并喜爱幼儿园。
       其次,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宝宝调整生活作息规律。 在入园之前,最好引导宝宝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有规律的生活。比如,有些孩子以前不愿意午睡,而幼儿园是有午睡安排的,所以在家中最好让宝宝养成午睡的习惯,即使宝宝睡不着,最好也要求他在床上躺一会。

下面找到一个小故事,妈妈们可以借鉴一下。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4860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4578 
UID
7888806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私房钱
1493  
宝宝生日
2010-06-07 
积分
1377 
UID
7863419 
回复 胖老虎尾巴 的帖子

这真没办法。我们强烈反对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呵呵。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私房钱
10899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10977 
UID
6252558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入园:妈妈准备好了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