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源自美国,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类似于我国中秋节的一个合家欢聚的节日。由于感恩精神与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所弘扬的“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十分契合,原本作为“洋节”的感恩节而今在中国已然成为一个极具正能量的热门节日。
提到感恩节,您会想到什么呢? 或许是……肥美的火鸡?
又或许是……一张感恩卡片? ……
作为家长,您又会为您的孩子想到什么呢?
或许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谆谆教诲?
又或许是……无数个动人的感恩故事?
……
今年的感恩节,来点不一样的吧!
其实,向孩子传达感恩的价值理念,并不只是轰轰烈烈过个节日就能够做到的。要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更多需要作为家长的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点滴影响;同时,把握感恩节这一机遇,与孩子来一场感恩盛宴,巩固与提升孩子的感恩品质。
在感恩节来临之际,芝麻街为您和孩子总结了关于感恩的三个小目标,为完成培养孩子感恩品质的大任助您一臂之力!
陪伴 正如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感恩节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互相感受彼此的爱与陪伴,这是感恩的基础。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是归属感、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而安全感与归属感又是孩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然而,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许多父母往往由于工作繁忙,加上对陪伴价值的忽视,往往错失对孩子成长的陪伴,从而带来孩子精神缺失、亲子关系不融洽等问题。试想,一颗缺失爱与关怀滋养的幼小心灵,如何萌发感恩的种子? 为此,在感恩节之际,芝麻街为您提出的第一个小目标:放一放手中的工作,多花一点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对孩子多一点倾听、多一点拥抱、多一点目光、多一点陪伴!
感恩 感恩,在西方源于一种宗教情结,而在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中,感恩是历来倡导的价值理念: 子女感父母养育之恩为“孝”,士人感伯乐知遇之恩为“忠”,朋友感兄弟互助之恩为“义”,恩情无处不在,感恩也应与之形影不离。 学前阶段的儿童,其认知思维仍处于 自我中心主义的发展阶段,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去感受他人的意图、感受与 情感;就外部环境而言,由于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普遍宠爱,往往于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这一切都不利于让孩子学会感恩。
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理解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心理特征与成人的利己主义完全不同,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另一方面,家长更要给予孩子支持、帮助与榜样,引导孩子逐渐“去自我中心”。孕育孩子的感恩之心,是孩子实现去自我中心、建立良好社会交往的重要一步。
为此,芝麻街为您提出第二个感恩节小目标:创造感恩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做好榜样、经常互相表达感谢,为孩子树立榜样!

分享 “受”往往与“施”同行,那么“感恩”也离不开“分享”。由于年幼,孩子往往在生活上、学习中都需要接受成人的帮助,因此孩子应当学会感恩。
但是另一方面,孩子从小也应当尽自己的小小力量为他人服务。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学前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便是发展主动性与自主性,有助于孩子健康品性的养成。 为此,芝麻街为您提出第三个感恩节小目标:发现并赞赏孩子的能量,给予孩子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机会,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分享爱的快乐!
在感恩节之际, 各位爸爸妈妈们赶紧行动起来, 实现这3个小目标吧! 另外,在感恩节这天, 芝麻街还为各位家长提供了感恩节饼干活动大放送, 助力你完成感恩小目标。
材料准备 面粉、泡打粉、鸡蛋、 黄油、水、糖、巧克力豆、 果酱、爱心模具等
活动过程
感恩饼干之陪伴
在感恩饼干的制作过程中,家长应更多扮演助手的角色、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共处,为了感恩饼干这一共同目标去沟通与合作,一同解决准备材料、学习方法等问题。
唱歌、 跳舞或者进行一场比赛,在过程中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去探索、尝试,多肯定孩子的想法与创意,让孩子感受您充满爱意的眼神。你还可以带领孩子将做饼干当成一件有趣的游戏,在制作的过程中享受每一个快乐时光。
感恩饼干之感恩
感恩饼干烘焙好后,您可以鼓励孩子用果酱在饼干上写上感恩的话,或者画上表达感恩的图画、符号。在这个过程中您可以问孩子:“这块饼干你打算送给谁?”“你为什么要送感恩饼干给他?”“你想送感恩饼干的时候对他说什么?”
感恩饼干之分享
感恩饼干做好后,您可以举办一个家庭小会议,全家人坐在一起,互相赠送感恩饼干,表达对彼此的感谢,并互相拥抱。您还可以让孩子将感恩饼干带到学校,向朋友、老师表达感谢。您更可以鼓励孩子将感恩饼干分享给生活中的陌生人、养老院的爷爷奶奶、孤儿院的小朋友们,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感恩与分享的快乐和温暖~
最后,芝麻街在这里祝大家感恩节快乐! 也衷心感谢您和孩子对芝麻街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喜爱!
|